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如果这11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校《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课题,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个目标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发展性和补救性两个方面入手。但现状是,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人只片面强调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和克服心理障碍当成了主要目标, 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高中生心理和身体一样,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过去高中班主任或老师发现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是送到心理咨询室就是亲自进行心理辅导,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做些事后的补救工作。其实,心理辅导是一个从助人到自助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逐渐学会自己治疗自己。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自助的动机,看到自己心理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有信心战胜不健康的因素,恢复心理健康;应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调动他们心理的积极因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人人身处网络环境之下,老师、学生也不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回避这样一个大环境,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兴趣与熟悉,学校老师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积极面,规避其消极面,便成为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初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得益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的兴起。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Martin E.P.Seligman) 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正式为世人熟悉的标志是1月塞里格曼和契克森米哈在《美国心理学家》(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
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正在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进行实验性和探索性研究。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在-间发表的论文增长平缓,从开始论文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我国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始人是孟万金教授,他于20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并于开始在全国开展实验性研究,积极心理品质也是他们课题研究的核心。但总的来说,国内目前对高中生积极品质研究的较少,而且因为国内刚刚兴起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热潮,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行科学的验证。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对青少年成长及其今后的人生非常重要,因此本课题旨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各方的力量,培养高中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其一生受益。
三、研究意义价值:
1、选题意义:针对网络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对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和异化的现实,结合衡阳市八中倡行的“和谐校园”、“生态校园”、“人文育人”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使生命个体富有活力。创建一套全方位、开放式,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营造培养积极心理的环境,从而构建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2、研究价值:
(1)实践价值:通过构建心理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运用可操作性的网络平台,形成心理教育联动效应,形成学校“和谐”“生态”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心理教育转型,使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并梯次发展。
(2)理论价值:构建学生积极心理的评估体系和生成机制,寻求现代网络技术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和点,进一步完善现代心理教育的理论体系。
四、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作为当代高中生,心理品质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言之,要具备“四心四力”即自信心、公益心、责任心、进取心和意志力、审美力、亲和力、创造力。
五、理论依据:
1、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灵活性,我们以普通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总体理论依据;
2、政策依据:在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六、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如果普通高中学校能够以“构建学校和谐生态系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学生和归宿点,通过创建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开展新型高效的阳光心理活动,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效能,就能使高中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缓解高中学生的生存压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同时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提升并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校园育人环境的良性发展。
我们拟创新之处有:
1、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界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高中生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积极心理品质,这点非常重要,本课题采用多角度调查统计,经高中生自己、高中老师、高中生家长和相关成功人士等多方人士的认同,确定了高中生需要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即“四心四力”。
2、新型心理课程的建设。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如何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相关理念贯彻到课堂,让学生在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广度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七、研究预期目标:
1、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内化为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
2、培养一批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从教学到生活均能持续地影响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3、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体验积极心理情绪,领略积极心理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影响,自觉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八、研究内容:
1、当代高中生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从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及学生自我等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从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角度研究当代高中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积极心理品质。
2、校园心理信息平台研究与搭建。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搭建专业校园心理信息平台,并合理应用此平台,及时掌握有关学生心理状态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我等多方联动来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依据。
3、网络环境下新型心理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新型心理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与家庭文化,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以及该课程建设的评价研究、组织推进办法等等。
4、“心理网吧”研究与实践。研究“心理网吧”的创建模式、有效运行机制及环境、常用心理量表、心理小游戏等的网上使用、基本网络互动工具的积极应用以及网络心理咨询的开展与推广等。
5、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与实践,包括目标、机制、内容、载体、手段、跟踪反馈以及评价等等。
九、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与技术:
思路:深入调查,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国内外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借鉴其教育方法。同时,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积极心理培养的生成点和推动力。积极动员开发,赋予学校现代信息工具以新的职能,创建“绿色心灵自在吧”、“兰姐电子信箱”、“心理网吧”等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大力开展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以进步的文化去引领学生,着力构筑校园精神和班级灵魂。整合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创设学科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心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在课题研究中,做到宏观理念与微观操作的统一,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以“积极心理创造人生”为起点和归宿。
本课题拟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观察法等相结合,在实践和理论上得出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如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结论。
十、实施步骤及主要活动安排:
论证准备阶段(.3——2011.9):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系统论证;查找理论文献,搜索有关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整理,为课题研究做准备;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和落实层级管理制度,为课题研究有序展开做准备;初步确定课题整体思路,重点做好开题论证及准备工作。
初步展开阶段(2011.9——2011.12):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深化部分细节论证;分类整理文献资料,去粗取精;分别向家长、学生、老师发放问卷调查,精细统计并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全方位了解八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初步搭建校园心理信息平台并初步设计制作“心理网吧”网页,向部分师生及家长试开放运行,收集反馈信息;初步确定新型心理课程的"基本模式与基本内容;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
深入攻坚阶段(.1——2012.10):基本建成校园心理信息平台,细化美化“心理网吧”网页,全方位展开互动,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平台;完善新型心理课程系统理念并积极实践,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课堂教育教学以及家长学校培训各环节中;基本确定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整套模式;资料整理归结,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基本成型。
结题完善阶段(2012.11——.6):最后收集整理所有反馈信息,细化研究分析,完善校园心理信息平台与“心理网吧”网页,确定专人专业人员维护管理;新型心理课程理论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最后定型并形成文字,整理部分教案、课件归档;资料整理,论文撰写及结题报告最后完成。
十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衡阳市八中一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组织建设上,设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主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聘请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在教研处的具体领导下,吸收班主任积极参加,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三次以上学生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创设情境,举办“亲子活动”“感恩教育”“让青春飞扬”“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特色主题活动。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已在筹建心理工作室,拟设“心理测试室”“情感宣泄室”“沟通自在吧”等诊疗机构,力求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创造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心理网络平台,如“兰姐信箱”“绿色心理自在吧”“家校通”等,使心理交流畅通高效。可以说,这为课题组的研究开展打下了实践的基础,为以后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本课题组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衡阳市八中校长、特级教师、教育专家龚彩福为主持人,参与者有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3人,专职心理教师1人,心理辅导师1人,研究团队年富力强,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相关研究人员有多项论文和课题发表或获奖。如龚彩福的《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获湖南省研究性学习指导成果一等奖;教研室主任周湖北的《开展网络咨询深化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衡阳市中学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邹桂兰的《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获湖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学生科主任王丰主持的《生态德育之家长学校建设的研究》获衡阳市课题评比一等奖。可以说,课题研究组成员多年来对心理教育有深刻的思索,在理论上具有扎实的功底,在实践上有丰富的经验,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本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还具备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衡阳市八中这些年来致力于打造“和谐八中”、“生态校园”,努力创建优良的人文育人环境。课题组的活动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是学校新型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缘于此,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充分的保证。学校正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拨出专项资金,丰富心理辅导硬件设备,辟出足够的空间,建立功能齐全的心理诊疗室。所以,衡阳市八中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已渐趋成熟和完善。
为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活动顺利开展,结出成果,课题组多次召开协调会和研讨会,要求成员积极创新,并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求就心理教育的经典理论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阐发。如赛里格曼和契克森米哈在《美国心理学家》(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国特殊教育》(第7期)上发表的《我国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校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等。这为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二、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
衡阳市第八中学承诺严格监督课题经费合理有效地使用,督促课题主持人严格按《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经费开支,遵守财务制度。承诺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承诺配套经费按照以下具体数额拨付,保证配套经费的落实。
1.劳务费10000元;
2.印刷费5000元;
3.资料费5000元;
4.差旅费10000元;
5.设备费500000元;
6.专家咨询费5000元;
7.合作交流及相关会议费用10000元;
8、其它5000元。
合计:100000元(壹拾万圆整)。
结束语: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家长、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是在解决家长、老师在教育中面临的最困难的实际问题之一,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当竭尽所能。我也相信在各级领导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作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领导审议。谢谢!
篇2: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论文
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论文
一、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内涵解析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外基本上都是在实证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抽列出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侧重的是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特质。国内研究代表性成果是孟万金等编制的《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将中国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分为智慧、人性、勇气、节制、公正和超越六个维度,涵盖21个大项目,66个小项目。以此为测量工具,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如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不同阶段(如小学、初中等)学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还较少触及。笔者以《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得出的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六个维度,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集中在勇气、人际、智慧、节制、超越、公正等方面。提名频次较高的几个品质依次是:热情活力、友善、爱与被爱、兴趣和创造力、洞察力、诚实品质、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1]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发挥引领幼儿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二、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好奇心是一种对新异刺激的反应倾向,是幼儿探知世界的原动力。幼儿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在客观环境和成人引领的作用下,好奇心会发展为较为稳定的兴趣,进而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内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幼儿教师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发散和灵活,敢于坚持、尊重孩子,就会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更机智地把握引领孩子探究的教育契机,更智慧地提供物化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感知和操作的能力
幼儿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的,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幼儿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幼儿教师不能为了预设的正确结论对孩子进行机械的训练和灌输。教师能不能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给幼儿创设充分感知和操作的机会和材料,与教师的教育智慧、个性特征有极大的相关。幼儿教师如果更多的拥有提名频次较高的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就更愿意也更智慧地引领孩子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完善
幼儿社会性的完善是其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尊重的权威体系核心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幼儿教师的乐观、宽容、爱心、责任心、诚实、自信、公平等会很好的影响孩子,具有这些品质的幼儿教师也会更注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建构起这些内容。
三、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探索、爱、乐观,感恩、宽容、坚持等,这些积极的品质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但这些美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并不是自然的就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就能稳固地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之中,甚至在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还完全有可能从人们的心理结构中消失。因此,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呵护与培养。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但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更是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外部的影响仅仅依靠潜能或自我成长的力量,人就很难发展自我并达到自我实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幼儿教师群体需要建构起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状况不尽理想,在智慧、勇气、人际维度水平偏低,和理想的模式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后的培养很重要,职前的培养更重要,更可行。因为心里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提升的过程,职前的培养能缩短幼儿教师入职的适应期。职前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进行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职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专业文化氛围
1.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能更直接更便捷地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可以着力创设一个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热情活力、乐观、创造力、乐于交往、审美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环境。如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班级墙饰文化,能彰显学生青春活力的创意作品展示,能有利于学生交流和交往的多形式座位排列等。通过这些举措,营造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和谐、唯美、自由、富有灵性的物质文化环境,浸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创设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精神环境
大学生是富有青春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愿意表现和富有朝气。学校可以根据学前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与主持竞赛、创意手工、创意环境设计、专业艺术技能展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答辩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如领导能力、团队精神、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职业追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开设有益于形成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课程
1.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
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采取集中培养和分散突破相结合的方式,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2.整合课程形式,体验、表现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改变的过程,更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去内化去践行。学校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课程形式,如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强化内部动机,稳定行为表现。
(三)开展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
1.通过与社会积极互动,体验积极心理品质
个体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自我、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鼓励学生努力去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更积极、更有效地去维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在建立和维系自己的支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会让个体变得更为乐观、自尊、自信和自强,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又提升了个体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和适应力。
2.通过与幼儿积极互动,践行积极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诸如热情活力、诚实品质、友善、爱与被爱、洞察力、兴趣和创造力、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和肯定。学校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践行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下,关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就能更明晰和有效的感知个体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认识到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篇3:浅析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论文
浅析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论文
积极心理品质( Character Strengths) 是指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20 世纪末期,积极心理学就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应该是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能量和美德,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以及和谐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潜力,使之不断完善。
由此,大量探索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理论应运而生,Seligman 和Peterson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各种文化背景中都普遍存在并受到重视,并归纳出人类本性的六种核心美德,这些美德又分别对应着二十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教师的内心世界是否积极乐观,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修养尤为重要,一个时刻散发着正能量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因此,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崇高的信仰
信仰是经过对人生意义、人类本性、事物发展规律、人类内心演化进程、价值观等现象及问题进行漫长而艰难探索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终极人生追求。一名合格教师的信仰应该始终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的一致,并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不断演化,积极倡导时代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操守、道德素养、价值认知来引领时代的发展进程,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生活态度来点燃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继而培养出对祖国文化传承、时代发展需要、未来创新理念都有所建树的新时代人才。
二、自制、谨慎、谦虚
自制是指人能反思并压制自己在第一时间内自发产生的第一次冲动,并策划和启动自己经过反思后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具体过程是通过对自身需要的节制、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对自己观点的反思、对自己行动的控制等,来达到自己的行为准则标准和行为目的。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被冒犯,会产生愤怒和发火的冲动,此时如何调节情绪后策略而有效地处理这个违纪行为,就是自制的表现。谨慎是指不冲动,不做后悔的事,在反复确认后再行动或发布命令。谦虚的人不过分地表现自己,不吹嘘,不喜欢出风头,能够巧妙地应对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和赞扬。因此,教师应首先对自己有合理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以此创设机会体验成功,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从而获得自信与成功。通过与他人合作,全面了解自身及他人特点,学会谦逊及审时度势。
三、热爱学习
热爱学习的人能够在没有外部诱因的条件下,出于内在动机去自主学习,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满足感和智慧的愉悦感,而这种内心感受是迫于外界压力而被动学习的人无法体会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句话就是对教师学识的最好诠释。教师时刻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最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努力拓展,这些都是教师的基本特质。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和气度,这其中包括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细节处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有不断充实自己的欲望和行动。
四、友善、爱
友善是指对他人表现出的仁慈、慷慨、乐于帮忙。重视别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别人的难处、同情他人的痛苦,甚至有时会为了帮助别人而表现出舍己为人的无私情怀。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人的天性使然,更能代表教师的无私本心。对于那些心理认知欠缺、自身行为控制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从深层次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角度分析问题发生的诱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而绝不能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加以训斥,从而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中最为生动也最重要的元素。“捧着一颗热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最根本的来源。
五、宽恕
宽恕是指原谅那些曾经冒犯过我们尊严或者侵犯过我们利益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体谅和宽恕,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应该使孩子得到理解、受到尊重、得到宽容,这也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高级的心理需要。好的教师能够既懂得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又能通过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加以有效疏导。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尊重差异、尊重需要、尊重习惯、尊重表现、尊重错误的“五尊重”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热爱学习、爱学生。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就是这些完美基石的发现者和缔造者。
作为新生代的教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应该感到无比的光荣,时代的精神也必将引领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佳绩。
篇4:浅谈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阶段,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也不佳,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班主任要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究。
一、细心引导,感受孩子们的温暖可爱
1.前提是耐心
在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中能够培养起安主任良好的品质。小学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工作任务重。班主任对待学生时,尤其是对患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离开家庭,接受学校教学,对于学校的环境非常陌生,所以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学生若情绪不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的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损害。所以,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接触的时候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和引导学生。尤其是面对集体意识差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切记不要急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1]。老师要亲近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不要急于求成,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变得更好。
2.关键是细心
小学生的内心情感是比较丰富的,学生喜欢通过言行表现自己的内心情绪。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能够做到细心。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即使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细微动作和情绪老师都要观察到,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难题[2]。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说谎的问题,学生通过说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就需要做好调查工作,在深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为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班级中,若看见地上有垃圾,班主任要亲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若看见玻璃或者是黑板没有擦干净,班主任要自觉去擦。而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自觉去模仿老师。班主任的细心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关爱,从而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亲其师而信其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动力为爱心
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具有爱心,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班主任只有拥有一颗爱心,给学生全部的爱,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小学生经常犯错误,对此老师不能一味批评学生,还要用自己的爱心来包容学生的错,积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走。用爱心之水来浇灌学生,你会发现学生变得阳光而积极。
二、平等聊天,走进学生的世界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引进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影响,当前很多老师都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老师要转变思想,明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说话比较幼稚,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学生对待学习是认真的,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见解很有价值,学生的想法新奇,思维灵活,有些老师想不到的方面学生却能想到,所以,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的聊天,老师要试着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世界,这样可能会发现一片更广泛的天地,使师生共同进步。
班主任要学会放下“架子”,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他们的朋友,与所有的人平等。班级大事不可倡导班主任的“独裁主义”,要和学生一起商量,尊重学生的观点,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以爱为支撑,关爱学生也是老师的重要职责所在,这样,学生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班主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是有紧密的联系的。老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老师要准确把握学科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此外,老师要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老师要懂得,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自己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并且班主任还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新时期的教学不是仅仅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对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要细致入微地进行工作,虽然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重、工作繁琐,但是老师们一定要不懈努力,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影响下,要求班主任教师将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老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积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老师要耐心、细心地对待学生,给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具备了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促进教学取得更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牛洁琼,王美娟.刍议小学班主任要注意“留白”[J].中国校外教育,(02):05.
[2]田梅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1-13.
篇5: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双田二中 蔡金霞 乐平四中 程建冬[摘 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网络教学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在和内在的条件。本文从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息息相关的五个方面入手,论证了网络教学对这五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论述了网络教学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为更好地找到网络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契合点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已是刻不容缓,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技术引起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今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形成的网络化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前丰富和便利的条件,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造性思维具有突发性、新颖性、灵活性、独创性、求异性等特征,它与许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饱满的激情,完整的个性和人格以及对新生事物的预测和估价能力等,而网络化教学恰恰具备了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的丰富性能够培养创新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人可以涉足的领域、可以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驰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必备的智能因素,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产生一个个创造的火花,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环境以其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种媒体的强大表现力、虚拟现实和超媒体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想象。
1、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培养创新想象提供了知识储备的条件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条件下,而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无比丰富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可供千千万万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理想场所。网络上的海量电子图书馆就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料,还具有图文检索和工具检索功能,可供教师或学生可以通过它来查阅世界各地的馆藏图书目录、书籍、期刊、音像制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网上还有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教学辅助系统……总之,进入到这个网络空间中的人们都可以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这样就为想象作好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使再造想象有了丰富的来源,从而促进和激发创造想象的产生。
2、多种媒体的组合是激发创新想象的手段之一
在网络化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是多媒体化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新颖、直观、形象、生动。多种媒体的组合,其强烈的表现力,使得人们从科学与艺术的相融中感知抽象,理解复杂;其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多种媒体综合的形式给予了我们视听的全新感受,全面刺激我们的各个感观,造成了震惊、新奇的效果,从而打破了我们思维的局限性,引发了无限的遐想,促使人们的思维高度活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引发创新的火花。
3、虚拟现实的环境给予了创新想象的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在网络教育的条件下,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进行各种学习和操作,如现在网上就有各种电子实验室,学生们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各种复杂的甚至是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并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物体的内部结构、运动过程、实验波形等,这显然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并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灵感。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高度活跃地参与到了学习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寻新的知识。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培养创新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的束缚,学习者的主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样就束缚了受教育者的个性,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而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条件下,系统提供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的`条件,使培养学生的个性成为可能。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他有着更大的学习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独特的个性,挖掘出其创造的潜能。
1、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乃至学习的过程都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的,消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固定学习内容、程序化学习步骤的限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组织学习,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控制
网络教学条件下,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可控的。原来的各种单向媒体变成了可自由控制的互动媒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对声音、录像、电影、动画这些媒体进行播放、停止、重复、倒播,甚至改变播放速度的控制。还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等。在这一系列的自主控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去学习。在他自由地、大胆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改造、重组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他对问题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而不会出现 “灌输式”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情况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点亮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
学生还可以随时地、快捷地、无延迟地从网络上获得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诊断、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反馈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及时改正和完善,列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获得系统给予的表扬和鼓励,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生就可以独立地在网络的环境下完成学习――反馈――继续学习的过程,自己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弱点去学习,充分体现出其学习的个别性。
三、网络教学的交互性能够培养创新情感
创造性思维中包括有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而属于非智力性因素的创新情感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激情、独立的人格等方面。独特的、具有强大交互性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具有多种因素的创新情感得以充分的发展和积累,它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1、网络的在线交流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源动力,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上述说到的网络教学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与其它在线学生或老师平等、轻松地探讨各种问题,他的观点和疑问都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响应,他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索和寻求知识。在学生与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宝藏、充满巨大活力的系统进行交互学习的时候,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任务艰巨繁重,而是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去学习。在兴趣的趋动下,他们的思维就变得非常活跃、积极、主动,而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产生必要的前提。
2、基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饱满的激情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闪亮的火花,它需要学生们对他所研究学习的问题有着追根问底的热情和一触即发的激情。网络教学的条件下,模拟现实的环境、多种媒体的组合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在基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就被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出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生们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烈争论、相互补充、相互修正,不断地引向正确的结果。在大家对某一问题集中发表意见,每人都自由地表达见解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思维共鸣、情感共鸣,不断刺激学习者继续探索研究的激情,学习者在带有竞争性质的讨论中,思维高度活跃,热情不断高涨,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出创新的产物。
3、深层次的网络交互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的过程都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敢于去迎接和接受挑战;又由于许多结论都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实验和思考得出的,所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屈从权威,敢于与众不同,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网络的交互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消除了现实的环境中人与人交流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条件下,人的外表、出生环境等外在因素都被完全抛开,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人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品质。网络中的交互不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上的,它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深层次的交互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熏陶、感染、启迪逐渐积淀成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特定的人格要素。具有这样独立人格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有了产生的内在基础。
四、网络教学的开放性能够培养创新预测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具有对未知事物的预测和估价的能力。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能力,大胆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假说,然后再在这种具有超前性、预测性的假说思路的指引下,逐步获得真理。所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这种创新预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恰恰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网络上的信息都不是封闭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任意的重组,大胆地对其进行优化、补充、改造,在对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同时,学生们会产生对未来趋势的认识,会提出创造性的假说,并能看到未知事物的发展及其价值。同时,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放在网上,这样网络就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自身繁殖,自我发展,每个人又都能从别人的成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在网络教学这样一个永不封闭的教学体系中,系统永远以其无限的开放性激励着、吸引着学生去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去不断求新。
五、网络教学的实时性能够进行同步的创新实践
实践才能出真知。思维的正确性需要实践的检验,思维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促进,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具体地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观点、看法、思路等。所以创新实践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只能纸上谈兵,使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网络教学的条件下,网络具有实时性,这样就为学生的同步实践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创作实践的过程。在学习的起点,学生们针对要学习的问题提出问题,系统或在线教师汇总学生们学习的需要后,就给学生设置任务。然后,学生们就按照这些任务在网上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同时按进度逐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在线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或者自己根据问题进行网上实验、网上调查等活动,自己解决疑问,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写出报告、总结,或者完成作品,发表在网上,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样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学生们是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的,他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加工,然后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上述各环节的正确性,这样他们的思维过程就由点扩展到面,由抽象变为具体,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挖掘,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发展和完善网络的建设,让其能够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网络教学本身也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去不断创新,它需要我们在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真正挖掘出其对创新教育起促进作用的本质上的东西。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去促进网络教学自身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论文专辑)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研究》第十期
[4]张旺,《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培养》,《教育研究》19第十期
[5]张爱华,《全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年第八期
[6]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第六期
[7]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8]刘萍,《新媒体与创新》,《电化教育研究》第六期
篇6: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网络学习力的培养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环境学习力网络学习力
【论文摘要】信息化环境下,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学习带来了猛烈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力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力的途径。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图景,人类真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强大的数据存储等特性正冲击着传统教育,使传统教育正向着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作为适应时代变化的根本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只有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才能获得高效率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网络学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习力和网络学习力
网络学习力,顾名思义,是网络和学习力的合成词。要了解何为网络学习力,则需要先了解学习力的相关概念。
(一)学习力
高志敏指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体现[1]。刘文晓()指出: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力是指学生个体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并改变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能力,包含生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三部分[2]。曾小军、刘娟()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力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并在文中指出:学习力是指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交流等渠道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环境影响等途径,达到产生新思维、新行为的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动态能力系统[3]。张雪娇()认为:所谓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的能力[4]。
综述以上学者观点,本人认为,学习力是以学习为基础,能够正确、高效地获取知识技能,不断改善自身,提高学习、工作、生活质量的能力,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学习力的结构要素来看,它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学习能力、学习生理基础和学习态度。其中,学习能力是核心要素,包括学习吸收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反思力、学习合作力、学习创造力”;学习生理基础是学习力得以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学习态度是学习力的统帅,主要包括学习心态、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等。构成学习力的几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叠加、互相促进。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大要素,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力。
(二)网络学习力
从上述学习力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学习力是指学习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等的一种能力体现。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这种能力体现则为网络学习力。
信息化教育的特点
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也由原来的传统教育逐步转向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其跟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教材多媒体化。在信息化教育中,教材表现为多媒体化。其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材大多数都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以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如:cai课件、网络课程等。
2。资源多样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中,网络资源丰富,多种多样。并且,资源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方、某一国家,而是与世界各个地方相连,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搜索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
3。学习自主化、协作化。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行决定、管理其学习内容、方式以及学习时间与地点等,实现学习的自主化。另一方面,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学习者之间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的协作化。
4。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教育中,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使用黑板、粉笔、录音等传统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而是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等现代教学机器来辅助教学。
篇7: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网络学习力的培养研究的论文
(一)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活动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学习者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还对心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增强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学习精力,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培养学习者稳定的情绪、提高智力发展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培养学习力的前提和保证。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者需要长时间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搜索资源。如果学习者不注重自身的运动锻炼,则很容易造成视力下降,腰、颈、肩等身体部位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心时常烦躁、焦虑不安等后果。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体育运动,如:运动会、各类球赛、各种体育竞技活动等,使学习者能够适当地调节身心状态。学习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前提即学习生理基础,才能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力。
(二)开展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学习的教育活动
在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一方面,由于网上的资源库过于庞大,其中的内容良莠不齐,而学习者往往缺少合理的资源管理、信息
过滤能力,因而导致出现“信息迷航”、“信息超载”等问题,进而使学习者感到困惑,由此给学习者带来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的情感是需要教师的情感来熏陶教育的,而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材多媒体化、多种教学机器辅助教学,而且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间长,因此与现实教师接触、交流减少,而机器是自然的存在,缺乏生命体所特有的情感,因而也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因此,这种学习环境容易使学生变得孤僻乖戾、性格冷漠。因此,学校需要适当地请一些心理、网络教育专家开展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可以是以讲座、报告或上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个别辅导。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端正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态度,使学习者以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待学习。
(三)改善自身能力
1。多与他人交流,学会共处,提高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中,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既有个体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有大量的通过人际交往、对话和互动进行协作学习的活动。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与交锋,各自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大家互教互学,使学习者能深刻、全面地理解知识。正如麦克·希拉日在所著《过时的团队》一书中所写的:“艺术、商业以及人们的个人和专业生涯中的真正价值大多来自合作的过程。合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两个或者更多具有相互补充技术的个人协同创造出原来不具有或者各自单独行动所未能达到的共同理解。”[5]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应通过各种活动与他人交流,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水平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是传递价值观念的手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学习资源全球化,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并且计算机技术产生的发源地是美国,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条网络都是美国人的发明,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和最有影响的网络搜索软件,也是美国人的发明。因此,网络上90%以上的信息必然是英文信息。我们的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或搜索资源时,必然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英文信息和英文文献。在这样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如果学习者本身没有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必然看不明白这些外文资料,由此大大降低了网络学习的效果。因此,学习者应该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
3。提高信息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技术委员会信息能力研究所对“信息能力”下的定义为:“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在如今的网络社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涤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信息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知道如何去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才能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有效传播;才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到实践中。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文盲做出的定义:“现代文盲指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因此,只有具备良好信息能力的人,才能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能力,才能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出现了教育形式多样化、资源丰富化、学习自主化与协作化等显著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者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力对其自身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力,使学习者能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注释:
[1]转引自—杨娜,曾洁。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学习策略教学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转引自—杨娜,曾洁。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学习策略教学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3]转引自—杨娜,曾洁。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学习策略教学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4]张雪娇。大学生的学习力及提升途径。教育评论,2010(1)
[5][美]詹姆士·奎恩。创新智力和软件实现增长战略。吉林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杨娜,曾洁。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学习策略教学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2]张雪娇。大学生的学习力及提升途径。教育评论,2010(1)
[3][美]詹姆士·奎恩。创新智力和软件实现增长战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4]刘斌祥,邹亚建。学习力结构释义。科技创业月刊,(6)
[5]吴仕云。浅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4)
[6]李运林。论“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8(1)
篇8:网络环境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田应静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
摘 要:为了保障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网络环境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策略
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利帮助,同时网络中不稳定的因素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识别信息,找到适合自身的保健措施,提高学生的自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规避网络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挖掘网络环境中的心理教育资源
网络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其形式可以将其分成三类。首先是将网络作为教育资源载体,利用资源程序的代码制作功能强大的课件和教育软件,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令人耳目一新,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使用网络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可以增强教育的互动性、生动性、形象性和情境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其次是互联网平台中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这些网站中有着丰富的活动方案以及鲜活的教育个案,而且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另外,这些网站中有着大量的成功典范、社会热点和生活剪辑,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育的有力资源,提高心理教育的说服力、有效性。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集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以往的教育方式是以说教为主的强制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制订行为准则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这样不但可以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丰富的管理活动,如学校网站BBS、班级QQ群等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平台
学校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场所,学生一天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校外度过的,而且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社会和家庭,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学校的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平台,集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比如,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另外,我们还可以经常开展健康教育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备的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和家长交流的时间,还可以开展健康咨询的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让家长正确看待并处理学生上网的情况,既不能不管,也不能强行阻止,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我们老师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好当前的网络环境大形势,真正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徐万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篇9:网络环境下法学课程可视化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法学课程可视化研究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移动设备与通讯技术也日趋成熟,移动学习也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法学教学过程中,而如何充分将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紧密地结合,将信息技术中的可视化技术与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解放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实现法学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刚刚召开过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实现治理国家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培养当代优秀法学人才的重要性。此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这对法学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法学课程的改革成为了当前法学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法学课程教学方式的现状与利弊分析
目前,国内大学的法学课程大多仍是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仍停留在最初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牢记掌握比较扎实牢固的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知识,但是已经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急速发展的社会与新型社会对于优秀法学人才的需求。
除了说教模式以外,部分学校和法学教师也已经在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企图走出当前法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比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式教学,团队研讨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诊所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同时也给法学课程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与希望。
虽然说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形来看,采用这种方式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具体原因有很多,如我国的教育环境还不够成熟,师资力量还打不到一定的标准,又或许是一贯的教学方式的限制等很多原因造成这种可视化教学方式的实行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法学课程可视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可视化就是将一些抽象的数据、知识、信息等用图示这些更为直观的方式,将一些抽象的或者隐藏的一些概念、命题以一个完整系统的图形呈现出来。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用一种图示的方法把书面的知识等以视觉地呈现出来的过程。
但是对于可视化的概念,每个学科都有着不同理解,据我自己查阅的文献、书籍进行查阅发现,对于法学可视化的概念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我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分析发现,法学可视化可以定义为:在法学这一学科领域内,将书面的`知识、信息等借助图形、图像、视频等方式只管地呈现出来,知识一个视觉表征的过程。
三、法学课程可视化教学的方法介绍
(一)概念图,就是用节点和连线将概念性的文字连接起来的图示,它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连线,而是可以由多种连线组成的一个图,且每个概念之间是由不同的命题组成的,其实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所构建的一个图示化的网络结构,它可以是由不同层级组成的,是一种视觉表征的工具。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也便于学生加深记忆,发散思维,因此在法学讲课的过程也频繁用到,但是对于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
(二)思维导图(Mind map),是模拟人类神经网络放射结构,用关键词、色彩、线条、节点等激发大脑思维,以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视觉认知结构,是一种可视化工具,亦称“脑图”、“心智图”、“心灵图”。它是由英国著名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在研读了脑病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之后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1971年汇集整理形成了《思维导图》一书,到目前为止,思维导图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企业、传媒等很多行业,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作用。它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
(三)在线交互式学习,就是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一种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做到真正的平等交流互动,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人机交互,还有师生交互,以及生生交互,使得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交流更加顺畅,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是目前在国内法学课堂上大部分还是采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小组交流,而没有实现真正的师生交流。
四、法学课程可视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对于此次法学课程可视化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找了两个平行的法学班级,一个进行可视化实验,另一个按平时一样进行教学,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进行测试,为了使得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显得更为公平合理,我们在本次试验中加入了调查问卷、随机访谈、师生交流、随堂测试等方式来进行多维度测试本次试验的效果。
而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是呀班级的学生相比普通班级的学生的成绩相对来说稍高一些,且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性也更高。其实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交互式学习都是在用一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大脑,帮助他们进行发散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五、法学课程可视化教学的优点并展望未来课堂
(一)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说教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使得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不用过多的思考,短期来看,这样节省了上课时间,也加快了授课进度,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会固话他们的思维,更会磨灭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得到满足,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也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养,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篇10: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先进的网络硬件如何才能变为生产力?如何实现信息时代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思想指引下的网络教学,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英特尔未来教育、任务驱动
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有了网络教室,具备了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但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优势还发挥得很不够。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利用电脑来完成课件的展示,网络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利用,网络也就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笔者不久前参加了湖南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回来后又参加常德市教育局主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班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与实践,头脑如同风暴洗礼,感触颇深。下面是我在困惑中进行探索的一些体会,联系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的教学,谈一谈心目中的中学网络教学设计。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就是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转变。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
1、制作《单元计划》,做好框架问题设计。
首先确定教学单元。这里的“单元”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教学单元,而是指内容相对集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例如,一篇课文,一个章节,一项专题活动等。然后根据单元内容确定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计划》重在框架问题设计,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表面到本质,逐层深入的原则,精心设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
针对《计算机网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个单元,设计如下框架问题:
(1)、内容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特点?计算机网
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你是怎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网络有没有给你制造什么麻烦?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你知道吗?
(2)、单元问题:如果没有网络,世界将会怎样?计算机网络对
社会有利还是有害?
(3)、基本问题:科技发明一定对社会有益吗?
上面每一个问题的确立,每一个步骤的"操作都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思考、去探索、去论证,去创新。这样,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就能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低级技能训练向高级智慧训练的过渡。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为框架问题设计情境
情境设计对于帮助学生发展理解能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学习至关重要。根据“框架问题设计”精心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学生往往会“心领神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益。
针对“如果没有网络,世界将会怎样?”、“计算机网络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A市(虚拟网络环境),攻击银行网络,导致网络中断,银行瘫痪,用户无法取钱,寸步难行,小社会陷入混乱,造成重大损失;ISP的网络专家经过努力,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3、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特色之一。“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求、感知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并大力倡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这些任务,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和锻炼。
在《计算机网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个单元,我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任务:
(1)、提出项目计划,安排实施,并给出评价量规。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四人,分别扮演ISP、普通用户、银行、四种角色。各小组任务可以不同,如ISP提供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银行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感受网络带来的方便,攻击银行网络等。并以“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的?”为题,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搜索相关的资料,到相关部门去体验,再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中按各自角色执行任务。
(2)、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由扮演ISP、普通用户、银行、四种角色的同学分别组成四个大组,讲述自己的感受,共享学习成果。
(3)、根据讨论结果,选出八名同学,举行一次辩论会,辨论计算机网络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通过辩论,使正反两方的同学都对这个问题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4)、总结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辩论会上获取的信息,把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做成演示文稿或网页,与大家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评价量规,共同评定成果作品。
4、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名为《介绍我的单元》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它包括以下内容:单元概述、框架问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
再次,教师要以word形式或演示文稿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个评价工具,可以是一个《学生演示文稿评价工具》或《学生网站评价工具》。评价工具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它的设计非常重要,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支持。教师在设计评价工具时要尽量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单元情景设计,然后列出要评价的内容项目,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予以不同的评价分数。对于技术上(网页的动态效果、演示文稿的美化等)分数可以相对低点。
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一份《支持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用来帮助学生组织和支持调查或探究过程。支持材料包含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简单介绍;对本单元出现的新概念或主题的介绍;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项目的安排;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安排;向学生提供的本单元所需使用的网站的链接和说明;向学生提供的本单元的参考文献或资料等。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在网络课堂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主动完成任务的主体。
1、课前,学生要完成文字资料的搜集,各种调查表格的填写。
2、课中,学生要创建学生演示文稿或学生网站。
学生分工协作,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网址或者自己另辟蹊径,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材料交流,将自己小组的探索成果,综合后做成演示文稿,创建学生网站。在创建学生演示文稿或者网站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师所提供的《学生演示文稿评价工具》和《学生网站评价工具》,不能我行我素,而使学生演示文稿或者网站的内容游离于单元学习目标之外。严格遵循两个《评价工具》,严格遵循单元学习目标,这是网络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
3、结对共享自己的作品。
学生演示文稿是在班内进行交流的。创建学生网站是为了与世界各地的同学共享。学生将自己的探索成果网站上传到校园网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网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
还可以开辟网上留言版,为与外界的交流开辟一个新的窗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上留言版,为在家中的学生做网上的辅导。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思想指引下的网络教学,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强调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奉献出自己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英特尔未来教育》
3、黎加厚《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课程相结合》
4、窦荣军,《计算机网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篇11: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1大数据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大量的数据在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网络环境开放性的不断扩大,网络共享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为hacker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隐私和隐秘的数据大大增加了泄露的风险。如果对这些数据管理和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而这些数据又具有一定关联性的话,则将严重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第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会伴随巨量数据的不断集中与增加,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将不断地涌现并更新。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总体数量已经达到3万余种,并且正以每月400多种的速度递增,病毒的侵入性和顽固性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它还具有传播性、潜匿性和间不容发性。如果一台计算机遭到病毒的攻击并入侵感染,那么计算机系统就很有可能被破坏,轻则造成原有数据的丢失,重则会使得服务器整体结构混乱,以至无法使用和修复,造成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第三,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量,具有非线性增长的特征,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增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各式各样的数据存储在一起,尤其是大数据中约有80%以上的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类型(即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它们在存储方面也比单纯的结构化数据更为复杂,容易造成大数据下的数据存储管理混乱,从而很容易出现数据存储安全方面的防护漏洞。第四,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它最开始被收集的目的,而在于它可以更多地服务于其他目标而被重复利用。因此,大数据的价值将远远大于最开始使用的价值,而是等同于每一次使用所产生价值的总和。所以,当数据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也就成了更为关键性的问题。而目前,数据这种资源并没有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数据的安全性及利用性进行有效的保障,更没有专门的数据保障法,因此,从法律保障的角度来看,它并不足以应对可能的盗窃和挪用。这无疑也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应对方案
2.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工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必须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真正能意识到网络潜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计算机面临的各类安全隐患。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网络计算机使用习惯。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和链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打开,更不要随意登录不良网站和浏览不良网页。因为这些都很可能带有计算机病毒,会利用计算机漏洞对其进行攻击,这些都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要大力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例如,积极组织相关的安全技术讲座或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也更加规范和恰当。
2.2积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就要积极运用目前已掌握的多种技术手段,例如防火墙技术、病毒防范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信息备份与恢复技术等。防火墙技术是最常用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防火墙就相当于隔离层,它能够有效阻止外部病毒侵入内部网络资源,还能有效阻挡信息的传送,对于网络中互相传播的信息可以进行安全防范方面的检测,以保障信息数据不会受到外界非授权信号的威胁。病毒防范技术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侵入计算机的病毒进行查杀,以此来保障计算机不受病毒的侵害和影响,从而有效保障信息数据安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则是一种网络实时监控技术,当计算机一旦受到攻击,它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自行切断网络、通知防火墙阻挡等。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可以让网络管理员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避免病毒入侵。数据加密技术是在数据传输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加密的形式来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数据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传递时,很容易对数据安全产生威胁,使用加密技术就能很好地对所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保障。信息备份与恢复技术就是指将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当计算机受到hacker不法攻击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误删数据时,都能够及时将数据恢复,使损失减小到最低。
2.3对“大数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由于大数据所具有的4V特征,尤其是其体量大、类别多、结构复杂,所以对大数据进行管理时不能单单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特别是保障大数据的安全,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在技术上不断研究和创新。例如,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通常都是针对一些中小规模的加密方式,面对大数据巨量的数据集,它很难满足其要求。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来给数据做适当的加密保护。还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等,在大数据面前依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针对应用领域大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仍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以及利用最新的安全软件技术,还要对大数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无论是在网络通信还是信息存储等方面都要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2.4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法制化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世界对网络信息安全都更加关注。据美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目前全球平均每20s就发生一次网络计算机入侵事件,超过1/3的网络防火墙被攻破,而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则更为严峻。为避免网络计算机入侵事件的发生,除了技术防护之外,当然还有法律保障的问题。尽管我国现存众多络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已出台的条例和规定却缺乏系统性。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现有的网络安全立法主要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主,而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所以,要保障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既要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法的确立,又要出台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配套措施,积极创新管理方法,更要完善已有立法,加大对损害网络信息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从立法层面,使大数据在挖掘、利用和保护方面做到有法可依,让数据开放和数据挖掘、数据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让网络信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3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景,同时也增多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困难和挑战。在网络信息安全遭遇日益严重的危机的情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同时,要更加积极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体系中,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防护作用。还要积极推动法制建设,使网络信息安全做到有法可依,切实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得到广泛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呈现眼前。我们不仅要打破数据的割据与封锁,还要全力保障数据的安全,真正让大数据助力信息的发展。
★ 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
★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论文
★ 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特点分析论文
★ 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 重视后进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文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
★ 网络环境下语文数学的若干思考论文
★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论文
★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相关技术研究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
乐乐学教研网精心为你收集整理了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 -
2023年7月外贸数据点评:出口表现如何?
2023年7月外贸数据点评:出口表现如何? -
喜临门:2023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毛利...
乐居财经邓如菲8月8日,喜临门(SH603008)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 -
立秋 | 一叶知秋,一眼知“警”
昨日立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本安民,秋毫无... -
英力股份董秘回复:2023年为topcon技术...
英力股份(300956)08月0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
理想二季度每4天赚1亿,日销超950辆,毛...
2024年理想汽车要成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李想刚刚定下这样的目标。他说